致橡树 教案,致橡树教案免费

2025-02-17 09:55:09 59 0

《致橡树》作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深刻的爱情思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小编将从教学角度出发,详细介绍《致橡树》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一、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教师示范朗诵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通过配乐朗诵,展示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配合相应的画面,使学生对诗歌的背景和情感有更直观的感受。

2.简介作者和“朦胧诗”

简要介绍舒婷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致橡树》的写作背景。

介绍“朦胧诗”这一文学流派,让学生对诗歌的文学价值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致橡树》。

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表达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理解诗人运用这些手法的原因。

3.提升文学素养

通过学习《致橡树》,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舒婷的作品,用诗歌滋养心灵。

三、教学过程

1.板题示标 教师板书课题《致橡树》,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诗歌结构 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层次和逻辑。

3.解读诗歌意象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如“橡树”、“木棉”等,理解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的情感。

4.讨论诗歌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问题,如爱情、人生、价值观等。

5.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舒婷的其他作品,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神女峰》等。

四、布置作业

1.创作诗歌 请学生根据《致橡树》的诗意,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2.撰写读后感 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欣赏《致橡树》这首经典之作,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培养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