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解析
随着我国劳动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非全日制用工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劳动者的青睐。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多久呢?小编将为您详细解析。
1.非全日制用工的定义与特点
非全日制用工,又称小时工或零工,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以小时计酬为主,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劳动者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的用工形式。
2.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二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应在劳动者完成工作后的十五日内支付劳动报酬。
3.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这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规定,用人单位在支付劳动报酬时必须遵守。
4.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支付方式
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劳动报酬,不得以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替代。
5.非全日制用工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企业欠薪面临的法律风险
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用人单位若违反相关规定,将面临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7.非全日制用工的权益保障
非全日制用工享有与全日制用工相同的劳动权益,包括但不限于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支付劳动报酬,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也应了解自身权益,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