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惊肉跳:恐慌不安的成语解读与应用
心惊肉跳,汉语成语,拼音为xīnjīngròutiào,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元·无名氏的《争报恩》第三折,原文中描述的是人物因为恐惧而心跳加速,身体颤抖的情景。2.成语出处成语“心惊肉跳”出自元·无名氏的《争报恩》。在《争报恩》第三折中,有这样的描述:“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这里的“心惊肉战”就是形容人物因为恐惧而身体和心灵都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
3.成语辨析
近义词:心胆俱裂、魂飞魄散、心惊胆战
反义词:神色不惊、镇定自若4.字义分解
肉:读音[ròu],指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如肉体、肉类、肉食等。
跳:指快速地上下动,如心跳、跳远等。5.成语用法心惊肉跳常用来形容因为担心灾祸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情而感到极度害怕和不安。
肉颤心惊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ròuchànxīnjīng,意思是十分害怕不安。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心惊肉跳,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xīnjīngròutiào)。出自元・无名氏《争报恩》。一般作谓语,表示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以下是一些使用“心惊肉跳”的例句:
听到楼上传来的奇怪声响,他顿时感到心惊肉跳,不知发生了什么。
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她心里充满了紧张和不安,感觉心惊肉跳。
看到那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周围的居民都感到心惊肉跳,担心自己的家园。通过以上对“心惊肉跳”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内涵,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运用它。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日常交流中,掌握并灵活运用成语,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生动。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