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制度的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集体备课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备课模式,已经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教师之间的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集体备课法的优势
1.1明确备课切入点与逻辑
实践证明,“一评四步备课法”有助于教师明确大概念大单元备课的切入点与开展逻辑。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把学科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深入理解大概念并进行迁移应用,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2整合教材内容
统编普通高中语文教材采用“人文问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元的方式,两条线索组织单元,更能凸显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本质特征。这有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集体备课的实施步骤
2.1备前准备工作
集体备课前,至少提前一周确定集体备课主持人(一般应为教研组长)、主备人、参与人、备课内容、记录人等,并将这些内容通知所有参与备课者,要求参与者事先个人备课。
2.2集体备课时间管理
领导参与并检查集体备课情况,及时督促各年级各学科认真开展好集体备课工作。备课组长要做好记录,期末结束时交教导处存档。集体备课时间不得做任何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
3.集体备课的运作方法
3.1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
教师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3.2分解备课任务
在集体备课中,将备课任务分解给每位教师,确保每位教师都有参与感和责任感。
3.3审定教学设计
通过集体讨论,对教学设计进行审定,确保教学设计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4.集体备课的检查考核
4.1教研组自查、互查
教研组内部进行自查和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2校内或上级检查
校内或上级部门对集体备课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确保集体备课制度的有效执行。
5.集体备课的物质保障
5.1健全物资登记制度
对课桌凳(椅)、办公桌、橱窗书架、图书资料、教具、文体器材等进行详细登记,确保物资管理规范。
5.2及时更新物资信息
新购物品及时注册,***失或处理的物品及时注销,努力做到财物相符。
通过以上措施,集体备课制度得以有效实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