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口:标准与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标准经历了多次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小编将详细介绍我国贫困标准的历史演变、现行标准以及相关政策。
1.贫困标准的演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共采用过三条不同生活水平的贫困标准。分别是“1978年标准”、“2008年标准”和“2010年标准”。
“1978年标准”是一条低水平的生存标准,按1978年价格为每人每年100元。该标准基本能保证每人每天2100大卡热量,但食物质量较差,主食中粗粮比重较高,副食品较为匮乏。
“2008年标准”较1978年标准有所提高,按2008年价格为每人每年1067元。该标准能保证每人每天2200大卡热量,食物质量有所改善,但仍以主食为主。
“2010年标准”为每人每年1274元,较2008年标准略有提高。该标准能保证每人每天2300大卡热量,食物结构更加合理,副食品种类有所增加。
2.现行贫困标准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我国现行贫困标准为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
该标准是根据***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确定的,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4335万人,比上年减少1240万人。
3.贫困人口认定办法
我国将在2025年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持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民政部还将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同时建立健全民政救助对象动态管理机制。
4.低保政策
农村低保实行分档救助,保障标准为6480元/人年,按月发放,共分为三个档位,A档为540元/人月,档为430元/人月,C档为320元/人月。
对低保家庭中的四类对象增发保障金,实行分类施保补助,70周岁以上老年人162元/人月、未成年人162元/人月。
5.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根据《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等文件要求,监测范围以脱贫攻坚期***扶贫标准的1.0倍为基准,即每人每年2300元。
对监测范围内的贫困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和帮扶,确保其稳定脱贫。
6.中产阶级划分标准
一直以来,关于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并不统一。不过,根据最新资料,我国只有3300万户家庭属于中产阶级。
这意味着,在14亿人口的***,中产阶级占比仅为2.3%。
7.***贫困问题的挑战
***是拥有14亿人口、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家,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平衡,长期饱受贫困问题困扰。
***的贫困规模之大、贫困分布之广、贫困程度之深世所罕见,贫困治理难度超乎想象。
***贫困标准的演变和调整,体现了我国***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关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将继续努力,完善贫困标准,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