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鱼沉雁杳原唱之谜
泉州南音,作为闽南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早已融入了泉州人的生活。它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闽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南音的历史与传承
南音,又称“南曲”,是***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起源于唐,成熟于宋,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它用泉州方言演唱,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独具魅力。
南音在泉州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从生到死,从喜到忧,南音都是不可或缺的仪式。据苏诗咏先生回忆,在他小时候,泉州街头巷尾几乎人人都会唱南音。
2.南音的乐器与符号
南音的乐器主要包括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这些乐器演奏出的旋律优美动听。南音的记谱方式独特,以“乂工六思一”5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
南音的乐器和符号传承至今,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现存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唐宋以来的音乐传统。
3.南音的传播与发展
南音不仅在国内流传,还随着闽南移民传到了,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保护留存的传统文化瑰宝。据考证,明末郑成功收复之际,泉州南音就随着闽南移民传到了,至今已有360余年。
《集成》刊印的“泉州南音***流播示意图”详细标注了泉州南音社团所在的地区,展示了南音的广泛传播。
4.《鱼沉雁杳》与骆惠贤
《鱼沉雁杳》是南音入门曲辑之一,由骆惠贤演唱,琵琶、三弦、洞箫、二弦等乐器伴奏。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歌词深情,深受人们喜爱。
骆惠贤是南音界的佼佼者,他演唱的《鱼沉雁杳》更是成为南音的经典之作。
5.南音的原唱之谜
令人困惑的是,《鱼沉雁杳》的原唱并非某一位特定的歌手,而是多位。这体现了南音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说明了南音在民间流传的广泛性。
南音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闽南人民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南音,让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