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犯,结合犯举例

2025-03-05 17:03:16 59 0

结合犯的概念

结合犯,是指在刑法中,将原本应当分别定罪的行为,根据特定的法律规定,合并为一个罪名进行处罚的情形。这种规定旨在简化法律适用,提高司法效率。

1.真正不作为犯

①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犯罪

真正不作为犯是指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犯罪的行为。这类犯罪常见于以下罪名:

-遗弃罪:指对于应当扶养而不扶养的行为。

丢失枪支不报罪:指丢失枪支后不按照规定报告的行为。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指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达到一定情节的行为。

拒不执行行政判决、裁定罪:指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的行政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行为。

②常见罪名举例

-遗弃罪:张某因家庭矛盾,将年迈的父母遗弃在街头,构成遗弃罪。 丢失枪支不报罪:李某在保管枪支时疏忽大意,导致枪支丢失,未及时报告,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

2.不真正不作为犯

既可以由作为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构成犯罪

不真正不作为犯是指既可以由作为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构成犯罪的行为。当由不作为构成时,称为不真正不作为犯。例如:

-故意杀人罪:既可以是通过直接实施杀人行为,也可以是通过不作为(如不救助)导致他人***。

-故意杀人罪:某甲故意不给患有严重疾病的乙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导致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不真正不作为犯。

3.结果加重犯未遂

既遂而基于直接故意的加重结果未发生,以及基本犯未遂而基于直接故意的加重结果未发生的情形

在认定结果加重犯未遂时,需要区分结果加重犯成立的构成要件与结果加重犯既遂的构成要件,避免混淆。

-基本犯既遂而加重结果未发生:某甲实施抢劫罪既遂,但在逃离现场时,由于意外原因未能造成对方重伤,构成抢劫罪的未遂。 基本犯未遂而加重结果未发生:某乙在盗窃过程中,由于被及时发现,未能造成对方财产***失,构成盗窃罪的未遂。

4.因果关系

刑法【因果关系】考点解析

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人的行为与某一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在刑法中,因果关系是判断犯罪构成要件的重要依据。

-基本含义:行为人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与某一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判断标准: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分析行为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5.教唆犯的认定

教唆犯虽然启动了犯罪开关,但犯罪发展过程是由被教唆者支配的

在认定教唆犯时,应结合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判断,进而得出教唆者可能成立既遂、可能成立所教唆之罪的未遂与过失犯罪之竞合的不同认定。

-教唆犯既遂:某丙教唆甲实施盗窃,甲成功盗窃财物,丙构成教唆犯既遂。 教唆犯未遂:某丁教唆乙实施抢劫,但乙未成功抢劫,丁构成教唆犯未遂。

6.逃跑后又回来

关于逃跑后又回来的行为,如下

-模型一:甲犯A罪后,被动归案,不成立自首。甲后又逃跑,构成脱逃罪。甲后又回来,甲不构成A罪的自首,甲构成脱逃罪的自首。 模型二:甲犯A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成立自首。甲后又逃跑,撤销自首,并且逃跑行为构成脱逃罪。

7.***品犯罪的认定

在认定***品上下家共同犯罪时,无论各共同犯罪人是否悉数到案,均可依照行为共同说理论,并结合在案证据来认定

在认定***品犯罪时,需要结合行为人实施***品犯罪的方式、过程及***品被查获时的情形,以及行为人的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状况、职业背景、是否有***品违法犯罪经历及与共同犯罪人之间的关系等情况,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判断。

8.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

人民法院应当结合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物质***失、被害人亲属是否谅解等情况综合考量

在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法院应综合考虑被告人的赔偿情况、被害人的谅解程度等因素,作出适当的判决。

9.聚众斗殴致人重伤的转化

对于聚众斗殴致人重伤转化适用故意伤害罪

在聚众斗殴过程中,若致人重伤,应按照故意伤害罪进行处罚。

结合犯是刑法中一种特殊的规定,通过对不同犯罪行为的合并处罚,提高了法律的适用性和司法效率。在司法实践中,对结合犯的认定需要结合具体案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公正、合理的判决。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