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于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法律处罚力度不断加大。小编将深入探讨逃避缴纳税款罪的立案标准及相关法律问题。
1.新罪名设立背景
纳税人口袋里的钱是自己的,不是偷来的。取消偷税罪,设立逃避缴纳税款罪更符合实际。这一新罪名更加人性化,体现了***对于纳税义务的尊重。
2.数额标准变更
以“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取代了“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的偷税罪定罪量刑的具体数额标准。这一变更,更好地适应了不同类型纳税人的实际情况。
3.逃避缴纳税款罪立案标准
(一)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十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当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达到十万元以上,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税务机关下达追缴通知后仍不履行义务时,将构成逃避缴纳税款罪。
(二)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纳税人在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再次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达到五万元以上,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也将构成逃避缴纳税款罪。
4.逃避追缴欠税罪
逃避追缴欠税罪是指纳税人逃避追缴欠税,造成“欠税无法追缴”的事实。如果行为人尽管采取了逃避行为,但其转移或隐匿的财产最终还是被税务机关追回,弥补了税款,则构成本罪未遂。
5.逃税罪定义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者缴纳税款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行为。
6.立案标准法律分析
根据《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纳税人拒不履行义务的,可依法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逃避缴纳税款罪的立案标准对于维护我国税收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有助于纳税人遵守税法,共同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