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弑母案件分析
一、案件背景
2015年,北大高材生吴谢宇弑母案一经报道,举世皆惊。吴谢宇被判死刑,行刑前拒绝会见亲属,就连想帮他出具家属谅解书的舅舅也不愿意见。舅舅接受不了这个打击,身心受创,在友人的建议下,决定将这段经历公之于众,以警示世人。
二、作案经过
1.韬光养晦的计划:吴谢宇那时候小,没有反抗的能力,所以他采取了韬光养晦的计划,一面听母亲的话认真读书,另一方面就是考上理想大学,就此远离母亲的控制,哪怕是去住宿,对他来说就像是度假一样。
2.作案手法:在作案的时候,吴谢宇是从后面用凶器击中母亲的头部的,他没敢正面攻击的原因也许是他一直视母亲的眼睛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
3.逃逸过程:吴谢宇在逃逸过程中,虚构事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亲朋好友巨额资金,构成“诈骗罪”,以及“买卖身份证件罪”。
三、心理原因
关于吴谢宇弑母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可以从以下5个角度理解:
1.反社会人格:“弑父”在当今社会是反社会行为,但在远古时代的野蛮社会并不是反社会行为,这种“弑父”行为经过儒家文化几千年的浸泡,已经得到了驾驭。而与之相比的“弑母”行为在远古时代的野蛮社会中,同样被视为反社会行为。
2.家庭环境:吴谢宇在庭审现场被警方公开的一段录像当中,提到自幼父亲离世,可谓情绪激动,甚至潸然泪下,说到父亲在世最后的日子,他感到十分愧疚。
3.心理压力:北大学霸、杀害亲生母亲,这样的行为让人难以置信。吴谢宇在逃亡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无法正常生活。
4.道德观念:吴谢宇弑母行为背后,反映出他道德观念的缺失。在他眼中,母亲的命似乎不如自己的前途重要。
5.社会影响:北大、杀母、逃逸,这三个关键词本身就具有极大的热点。吴谢宇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让人们开始反思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四、案件影响
“北大弑母案”持续了7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案件的判决结果,不仅为受害者家属带来了安慰,也为广大民众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吴谢宇弑母案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件,它不仅揭示了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反社会人格的危害。希望这起案件的教训能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