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方式有哪些规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出台,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以下是关于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的相关规定:
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
《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害残疾人人格。基于残疾的歧视包括了一切形式的歧视,不限于教育、就业等歧视,还包括拒绝为残疾人提供合理便利等不作为情形。不仅如此,还禁止歧视残疾人的配偶、残疾人的亲属、残疾人的照料者、残疾人的同事等。
民法典对残疾人民事权利的特殊保护
民法典第1041条明确规定“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民法典也注重对残疾人民事权利的特殊保护。在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中,明确家庭成员对不能***生活者或者缺乏劳动能力者的抚养、扶养、赡养责任,对缺乏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给予特殊关照。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为更好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村民***会、居民***会等应当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从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作出规定,填补了以往法律政策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空白,为残疾人、老年人权益保护提供更强的法治保障。
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方法
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权益保障:***采取措施,保障残疾人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残疾人的权益保障措施,为残疾人提供法律依据。
残疾标准的制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标准由***规定,确保残疾人的权益得到准确界定。我国在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不断努力,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残疾人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