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
百折不挠,这个富有哲理的成语,蕴含着一种无论遭遇多少困难与挫折,都能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它不仅是汉语成语中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1.成语解释:坚忍不拔的精神
百折不挠,读音为(ǎizhéùnáo),由“百折”和“不挠”两个部分组成。“百折”意味着经历了多次的挫折与磨难,“不挠”则表示不屈服、不动摇。整体来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无论遭受多少次的挫折和磨难,都不退缩、不屈服,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
百折不挠,常用于形容人的意志坚强、品节刚毅。在具体使用时,它可以作为谓语、定语或状语。例如,在老舍的《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中,就有“我们应该是拥护真理,从斗争中寻求真理的百折不挠的战士”这样的句子,生动地展现了百折不挠的精神。
2.成语出处:历史人物的典范
百折不挠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汉代,由著名文学家蔡邕在《太尉乔玄碑》中提出。在这篇碑文中,蔡邕用“百折不挠”来形容乔玄的性格特点,即性格刚直,疾***如仇,无论面对多大的困境,都能保持坚定的信念,不屈服于任何压力。
举例来说,汉阳民军总司令黄兴就是百折不挠精神的典范。他一生主张革命,虽屡经失败,但始终坚持不懈,最终为***的***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3.成语运用:激励人心的力量
百折不挠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鼓舞着无数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勇往直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百折不挠的例子。比如,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就是在无数科研人员百折不挠的努力下取得的。他们面对重重困难,始终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成语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百折不挠这个成语,不仅是汉语成语中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都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勇往直前,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传承和发扬百折不挠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保持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不断追求进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