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挽雕弓,会挽雕弓如满月翻译

2025-02-15 10:19:16 59 0

“会挽雕弓如满月”这句话,源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保家卫国的精神象征。小编将深入剖析这句话的内涵,并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探寻其背后的深层意义。

一、衍生注释

“雕弓”指雕刻有花纹的弓,象征着力量与威严;“天狼”在这里被喻指为侵扰北宋西北边境的西夏政权。

在这首词中,苏轼以豪迈的笔调表达了自己想要报效***、抵御外敌的壮志。“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英勇形象,更是对***命运的深切关注。从保护狼的角度看,这里把天狼当作敌人来对待,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因为一些传统观念而忽视了现实中的敌人。

三、人生感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句升华了问题,把人生看作一场旅行,大家都是匆匆过客,既有对离别的豁达,又有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在人生的道路上,大家都只是搭乘不同车次的旅人,虽然会有分别,但这也是人生常态。

四、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往往能在不同的情境下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在这首词中,苏轼以豪迈的笔调表达了自己想要报效***、抵御外敌的壮志,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

五、词句解读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几句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即使岁月已过,鬓发微霜,也不妨碍他为***效力。“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更是将他的壮志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六、历史背景

北宋时期,***面临外患不断,西夏政权侵扰边境,民不聊生。苏轼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心中充满了对***的忧虑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他的诗词作品,正是这种忧虑和关切的体现。

七、现实意义

“会挽雕弓如满月”这句话,不仅是对苏轼壮志豪情的赞美,更是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保家卫国精神的传承。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