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入地,电缆入地标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缆入地成为提升城市环境、保障电力安全的重要措施。小编将详细介绍电缆入地的标准,包括电缆埋深、电缆选择、保护措施以及相关法规,以确保电缆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电缆埋深标准
电缆埋深:
-直埋电缆的埋深应不小于0.7米。当穿越农田时,埋深不应小于1米。 电缆应埋在冻土层以下。
电缆选择:
-直埋电缆一般选择铠装电缆,这种电缆的金属外皮两端要进行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
保护措施:
-电缆埋设后,上面应铺100mm的软土或细沙,再盖上混凝土保护板,覆盖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
2.电缆入地保护措施
铠装电缆的金属层要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直埋电缆的埋深应不小于0.7m,穿越农田时应不小于1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电缆敷设后,上面要铺100mm厚的软土或细沙,再盖上混凝土保护板,覆盖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
3.电缆入地标准
地埋电线的标准:
-电缆互相交叉时最小净距0.5m;
电缆与热力管道、煤气、石油管道接近时的净距为2m,相互交叉时净距为0.5m;
电缆与树木主干的距离不小于0.7m。地下直埋电缆线路应采用铠状电缆。电缆的埋设深度应由地面至电缆外皮不小于0.7m;电缆外皮至地下建筑物的基础不小于1m。
4.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高度标准法规
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十条,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高度标准根据电压等级有所不同。
-在一般地区,各级电压导线的边线延伸距离如下:
1至10千伏为5米;
35至110千伏为10米;
154至330千伏为15米;
500千伏为20米。低压线路(380V)通过居民区不小于6米,低压线路(380V)通过非居民区不小于5米。
中压线路(6-10kV)通过居民区不小于6.5米,中压线路(6-10kV)通过非居民区不小于5.5米。
35~110kV线路通过居民区不小于7米,35~110kV线路通过非居民区不小于6米,35~110kV线路通过交通困难地区不小于8米。
5.土沟开挖与电缆敷设
(1)明确定位桩,按土沟开口尺寸和长度划线或绷线;一般情况下,沟深为0.9m。
(2)采用机械开挖方式确保沟槽尺寸、转弯处的弯曲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及时清底修边。
(3)电缆敷设后,应检查电缆的排列顺序、间距、弯曲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记录。
(4)电缆敷设完成后,应进行绝缘测试和接地电阻测试,确保电缆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电缆入地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通过以上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保障电缆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