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罪推定原则与有罪推定之辨析
近年来,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无罪推定原则和有罪推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小编将深入探讨无罪推定原则与有罪推定的区别,以期提高公众对这一法律原则的认识。
1.针对对象不同
-罪刑法定原则:针对某个行为是否有罪。 无罪推定原则:针对某个嫌疑人是否有罪。该原则强调,在未经法院依法做出有罪判决之前,嫌疑人是无罪的。指控只能是“涉嫌”,而不能明确为罪犯。
2.审判程序与内容
-未经审判不得定罪:针对审判程序和内容,即定罪必须经过人民法院的依法审判,未经法院审判任何机关和组织都不得确定任何人是有罪的。
3.犯罪意图的重要性
-英美刑法原则:没有犯罪意图的行为,不能构成犯罪。犯罪意图在构成犯罪中具有重要意义。 犯罪意图的分类:包括蓄意、故意、过失等。
4.犯罪主体与处理方式
-身份犯罪:有身份者按身份犯处理,无身份者按普通犯罪论处。 贪污罪与盗窃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以行为人具备一定的身份为前提的。
5.推定与证明责任
-推定:控方能否根据被告人持有大量盗版光盘,就推定其有销售、非法经营的故意?这是值得考虑的。 证明责任:由于真正推定将导致替换证明对象以及倒置证明责任之后果,刑事诉讼原则上没有其存在之空间。
6.疑罪从无
-重大意义:在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实被告人无罪的情形下,推定被告人无罪。这在根本上否定了有罪推定的制度和落后做法。 实践中的挑战:纸面的法律要求要变成实践中的司法理念和信条,还有相当漫长的泥泞之路要走。
7.犯罪主体的主观判断
-实行犯与帮助犯:甲是实行犯,乙是帮助犯。进行主观判断:甲、乙主观上具有强***罪故意,甲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责任阻却事由,最终无罪。乙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应当认定为强***罪的帮助犯。
8.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的区别
-有罪推定:未经司法机关依法判决有罪,对刑事诉讼过程中的被追诉人,推定其为实际犯罪人。 无罪推定: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均视为无罪。
9.疑罪的定义
-疑罪:指控构成犯罪的关键性证据缺失,不能确定嫌疑人构成犯罪。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罪推定原则与有罪推定在法律原则、审判程序、犯罪意图、犯罪主体、证明责任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实施,有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