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退出的主要衡量标准是什么,贫困县退出的衡量指标是()
一、贫困县摘帽的核心指标
1.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内 贫困县摘帽的主要衡量标准之一是贫困发生率必须降至3%以内。这意味着在贫困县范围内,贫困人口的比例需要大幅度减少,以达到***规定的脱贫标准。
2.“三保障”等多方面因素
除了贫困发生率,贫困县的退出还需要综合考虑“三保障”等多方面因素,即:
基本医疗:确保贫困人口能够获得基本医疗保障。
义务教育:保障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接受义务教育。
住房安全:确保贫困家庭的住房安全。二、提升贫困群众的知识技能
1.“志智双扶”中的“智” 在“志智双扶”中,“智”指的是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贫困群众的知识技能,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力。这包括技能培训、职业教育等,旨在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金融扶贫与小额信贷
1.扶贫小额信贷 金融扶贫是贫困县退出的重要手段之一。推广扶贫小额信贷,为贫困群众提供小额、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四、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1.供给端参考指标 从供给端看,贫困县退出的衡量指标包括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等,这些指标反映了贫困县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
2.需求端参考指标 从需求端看,贫困县退出的衡量指标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这些指标反映了贫困县市场活力和对外经济联系的强度。
五、贫困标准的变迁
1.贫困标准的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贫困标准也会相应提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共采用过三条不同生活水平的贫困标准,分别是“1978年标准”、“2008年标准”和“2010年标准”。
六、脱贫攻坚战的主要任务
1.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脱贫攻坚战的主要任务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七、脱贫攻坚战的“五个一批”工程
1.产业发展 包括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2.易地搬迁 对居住在生存条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改善其生活环境。
3.生态补偿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为贫困人口提供生计保障。
4.教育扶贫 通过教育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5.社会保障兜底 对无法通过产业、就业等途径脱贫的贫困人口,通过社会保障兜底确保其基本生活。
八、巩固脱贫成果与防止返贫
1.防止返贫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九、政策支持与房地产市场
1.政策“组合拳” 取消或调减限购、取消限售、取消限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降低贷款利率、首付比例等政策“组合拳”,力促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十、******的指示
1.贫困县摘帽后的持续努力 ******在2019年就明确指出,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下的任务,巩固脱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