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是一篇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自读课文,讲述了作者在十三岁时进入北京大学学习生活的感受和收获。小编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展现了北大的精神魅力,激励学生树立目标,充实生活。
1.教学目标
1.明确北大对作者的影响和感悟
理解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情感: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北大的热爱和敬仰,感受北大对作者成长的重要影响。 感悟作者的人生观: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经历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品味文章语言
欣赏真挚的抒情: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抒情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精妙的议论:分析课文中的议论语句,让学生学会运用议论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
树立人生目标:通过学习作者的经历,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充实生活:引导学生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充实生活。
2.教学难点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分析: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 了解作者写作目的:通过分析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小编的目的和意图。
2.关键语句在文中的运用
分析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学习运用关键语句: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类似的关键语句,提高写作水平。
3.教学设计
1.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教师可以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问题,教师从旁指导、点拨。
2.教学步骤
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小编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人物的方法。3.课堂活动
畅所欲言: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课文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4.解读教材
1.了解相关常识
识记生字词:引导学生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为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深入分析做准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3.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
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5.优秀教案示例
1.学习内容
十三岁的际遇(第1课时)
学科:语文
学习目标:了解相关常识,识记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感...2.教学目的
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的方法。
继续学习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的思想感情。3.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分段和归纳段意。 难点: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6.解读教材
1.田晓菲简介
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
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
1985年,十三岁便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2.《十三岁的际遇》创作背景
为北大建校90周年而创。
3.教学设计参考
整理《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十三岁的际遇》这篇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