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继晷”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源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它不仅描绘了勤奋学习的场景,更蕴含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小编将深入解析“焚膏继晷”的含义、出处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1.成语释义
释义:“焚膏继晷”中的“焚”指点燃,“膏”指灯油或蜡烛,“继”是接续的意思,“晷”则代表日影或日光。整个成语的意思是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字义分解:点燃灯烛,接续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与学习。
2.出处典故
出处:成语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韩愈在文中写道:“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他在夜深人静时,仍勤奋学习的情景。
典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他在《进学解》中表达了自己勤奋学习、不懈追求的精神,从而产生了“焚膏继晷”这一成语。
3.成语用法
感情色彩:含褒义,用以赞扬人的勤奋、刻苦。
词语法用法:在句中通常作谓语、状语、分句。例如:“他焚膏继晷地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成语结构
成语结构:联合式,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明确的含义。
5.成语演变
演变:从最初的描述韩愈勤奋学习的场景,逐渐演变为形容人们勤奋工作、学习的成语。
6.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焚膏继晷”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勤奋、刻苦、坚持。它告诉我们,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7.成语示例
示例:他自幼便焚膏继晷地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8.成语在现代的应用
应用:在现代,人们常用“焚膏继晷”来形容那些勤奋工作、努力学习的人。例如,教师、医生等职业人员,往往被赞誉为“焚膏继晷”的楷模。
“焚膏继晷”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它传递了勤奋、刻苦、坚持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以“焚膏继晷”为榜样,努力追求卓越,不断进取。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