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洪水:溃堤背后的民生关怀与城市韧性
洪涝灾害频发,宜昌人民共克时艰
1.2024年,宜昌市遭遇了雪灾、洪涝、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其中汛期的暴雨洪涝和入秋以后的旱情尤为严重,全市13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 2.面对灾情,宜昌市***积极行动,为受灾群众提供救助,确保他们能够“过新年、住新房”。省、市、县三级应急部门工作人员深入灾区,为受灾群众送去慰问物资和慰问金,让他们感受到***和***的温暖。
政策关怀,助力妇女权益
1.2024年7月,宜昌市***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鼓励政策火遍全网:宜昌将鼓励支持城区用人单位将在宜合法生育妇女产假延长至1年,配偶护理假延长至30天。 2.这项政策得到了广大妇女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许多女性表示,这不仅是对她们权益的尊重,也是对家庭责任的重视。
汉江胜景,洪水中的坚守与担当
1.面对洪水,宜昌人民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在洪水中,无数志愿者和救援人员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他们分别是:冲锋在前的“金色***徽”,跋山涉水的“蓝色马甲”,战寒斗暑的“红色安全帽”,沾满泥土的“黑色胶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式现代化建设”的内涵。
水文监测,保障安全度汛
1.宜昌水文站实时监测江段水位和流量,确保洪水预警和应急抢护工作及时开展。2024年,宜昌主城区滨江公园内的宜昌水文站里,LED屏滚动显示实时流量接近8000立方米每秒,实时水位超过40米,过往市民驻足观看。 2.三峡水库自蓄水以来,累计拦洪运用近70次,拦洪总量超过2200亿立方米。特别是在2020年汛期,三峡水库成功应对5次编号洪水,保障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全。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1.近年来,宜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加快建设“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2.一江春水穿城过,无限风光在宜昌。宜昌市以“汉江记忆”为问题,展现了绚丽多彩的生态画卷,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安全度汛,保障民生
1.为了确保重要堤防、水库和基础设施安全,宜昌市突出强化薄弱堤段、险工险段、超汛限水位水库、病险水库等环节安全度汛管理。 2.宜昌市及时发布工作动态,抓紧督促加强巡堤查险和应急抢护,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自然灾害,宜昌市展现出了强大的民生关怀和城市韧性。在***和***的领导下,宜昌人民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