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呈吴郎翻译,又呈吴郎翻译及注释拼音

2025-02-23 20:07:19 59 0

《又呈吴郎》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小编将围绕这首诗的原文翻译、赏析以及注释拼音进行详细解读。

1.《又呈吴郎》原文翻译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在堂前随意地打枣,任由西邻的妇人采摘。

如果不是因为贫困,怎么会这样?

只是因为恐惧,反而更加需要亲近。

即使防备远方的客人虽然多事,但插上稀疏的篱笆却显得格外真实。

已经诉说了征税的痛苦到了极点,正在思考战乱中的泪水已经***透了巾帕。

2.《又呈吴郎》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中,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贫困妇人的生活境遇。诗人通过“堂前扑枣”这一细节,展现了妇人生活的艰辛。诗中的“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反映了诗人对贫困百姓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人用“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来比喻社会对贫困百姓的冷漠,用“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来表达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刻反思。

3.《又呈吴郎》注释拼音

呈:呈送,尊敬的说法。

任:随意。

困穷:贫困。

恐惧:害怕。

亲:亲近。

征求:征税。

戎马:战争。

泪盈巾:泪水***透了巾帕。

呈:chéng

任:rèn

困穷:kùnqióng

恐惧:kǒngjù

亲:qīn

征求:zhēngqiú

戎马:róngmǎ

泪盈巾:lèiyíngjīn

4.《又呈吴郎》的文化背景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在《又呈吴郎》这首诗中,杜甫通过描绘一个贫困妇人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战争带来的苦难。这首诗体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5.《又呈吴郎》的现实意义

《又呈吴郎》这首诗虽然创作于唐代,但其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思考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同时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