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广告,虚假广告处罚标准
虚假广告,作为一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不仅***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对于虚假广告,我国法律有哪些明确的处罚标准呢?以下将为您详细解析。
1.虚假广告的认定标准
根据我国《广告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广告代言人在广告中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应当依据事实,符合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并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作推荐、证明。虚假广告的认定标准主要是看广告内容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2.虚假广告的处罚措施
一旦认定广告为虚假广告,将面临以下处罚措施:
-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
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如果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3.虚假广告的刑事责任
对于情节严重的虚假广告,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如果广告代言人在广告中对商品、服务作虚假推荐、证明,情节严重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虚假广告的行政处罚
除了刑事责任,虚假广告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5.虚假广告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我国对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一批虚假违法广告典型案例被曝光。例如,霞浦海通置业有限公司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房地产软文广告,宣称购房者可以对商品房公共空间自行改建成为复式楼,达到买一层用三层的效果,最终被罚款20万元。
虚假广告不仅***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我国法律对此有明确的处罚标准,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对于虚假广告,消费者应提高警惕,依法维权。广告主和广告代言人也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发布虚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