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注释百度文库

2025-02-22 07:36:27 59 0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中的一篇著名篇章,通过梁惠王的对话,展现了孟子对于***治理、民生疾苦的深刻见解。小编将结合原文及翻译,对这一篇章进行详细解读。

原文:“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翻译:“我对于***,已经尽心尽力了。河内地区遭遇灾荒,就将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把粮食运到河内。河东地区也有灾荒时,也是如此。观察邻国的***,没有一个像我国这样用心良苦的。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我国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为什么?”

2.文言内容整理

2.1字音识别

移其粟(sù)于河内:将粮食迁移到河内。

王好(hào)战:国王喜欢战争。

弃甲曳(yè)兵衣(yì)帛(ó)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抛弃铠甲,拖着兵器,穿着丝绸,数不清的渔网不能捕捞到污池中的鱼。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庠(xiáng)序:鸡、猪、狗、猪等家畜在庠序中饲养。

申之以孝悌(tì):反复教育他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然而不王(wàng)者:尽管如此,却不称王的人。

饿莩(iǎo):饿死的人。

2.2通假字

见刺相当于是之:见到别人有难,就像自己有难一样。

姨夫怎么和哪里:姨夫是指母亲的丈夫,怎么和哪里则是询问地点。

3.思想内涵解读

3.1***的治理 孟子通过梁惠王与邻国的对比,强调了***治理的重要性。他主张***领导人应尽心尽力,关注民生,使百姓安居乐业。

3.2民生疾苦 孟子在文中提到了河内和河东的灾荒,以及邻国的百姓状况。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生问题,强调了***领导人应关注民生疾苦,采取措施减轻百姓的负担。

3.3教育与道德 孟子在文中提到了庠序和孝悌,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百姓的道德观念,使***更加和谐。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通过梁惠王与邻国的对比,阐述了孟子关于***治理、民生疾苦和教育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治理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对原文及翻译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孟子的思想,以及其对于***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