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记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著作和文献为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小编将探讨最早提出地理名称的书籍,以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1.《尚书·禹贡》
《尚书·禹贡》 在众多古代地理文献中,《尚书·禹贡》被誉为我国“古今地理志之祖”。该书假托大禹治水以后的***区划,从地理角度,将全国分为九州,并记述了这九个区划的山岭、河流、薮泽、土壤、物产、贡赋等内容。尽管全书总共仅1193字,但其对地理知识的系统整理和记录,标志着我国古代地理学的开端。
2.《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地理著作。全书目录分为10卷,实为20卷,约40万字。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作者的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有详细记录,而且对石灰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是世界最早关于石灰岩地貌研究的文献。
3.《易经·系辞》
《易经·系辞》 在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4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其中“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揭示了古代思想家对天文和地理的重视。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天文、地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故谓之理。”
4.《萍洲可谈》
《萍洲可谈》 北宋朱彧所撰的《萍洲可谈》,记载了舟师识地理的方法,包括夜观星、昼观日、阴晦观指南针等。书中还提到了水密隔舱的重要性,用隔舱板把船舱分隔成互不相通的一个个***空间,体现了古代航海技术的先进性。
5.《商文明》
《商文明》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所著的《商文明》,探讨了商代文明与地理场域的关系。书中指出,商代文明的探寻需要坚实的地理场域基础,这一观点为现代史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许多著作和文献都为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最早的《尚书·禹贡》到《徐霞客游记》,再到后来的《萍洲可谈》和《商文明》,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探索精神。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