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慰藉。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 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 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德育渗透点
本诗通过描绘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同情心。
3.教学过程
3.1诗歌背景介绍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诗歌背景: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3.2诗歌内容分析
意象分析: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分别代表漂泊、孤寂、哀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情感分析:诗人通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等诗句,抒发了对友人的同情与慰藉。
3.3诗歌鉴赏
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讨论:引导学生围绕诗歌的意象、情感、结构等方面进行讨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4诗歌背诵
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记诗歌内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教学反思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诗歌鉴赏中得到提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诗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过本教案的实施,使学生深入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