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安徽理综化学:探索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
2011年的安徽理综化学试卷,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掌握,还巧妙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引发了一场关于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思考。
1.豆腐的制作过程与化学变化
泡豆:将大豆浸泡在水中,使其吸水膨胀。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大豆的化学成分没有发生变化。
磨豆:将浸泡好的大豆磨成豆浆。这个过程同样属于物理变化,大豆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但其化学成分仍然保持不变。
滤浆:将磨好的豆浆过滤,去除豆渣。这是一个物理变化,豆浆的化学成分没有变化。
煮浆:将豆浆加热至沸腾。在这个过程中,豆浆中的蛋白质开始变性,形成了凝胶。这是一个化学变化,因为豆浆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
点卤:在煮好的豆浆中加入卤水,豆浆中的蛋白质凝固形成豆腐。这是一个化学变化,因为豆浆中的蛋白质与卤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成形:将凝固的豆腐块放入模具中压制,形成最终的豆腐形状。这是一个物理变化,豆腐的化学成分没有变化。2.丁二翻脂与氧化还原反应
丁二翻脂常用于重量法测定银含量。在测定过程中,生成难溶于水的红色配合物二丁二翻银合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二丁二翻银合银(平面结构)。
A.二丁二翻银合银中银的化合价为+2价。
.二丁二翻银合银的结构不是平面结构。
C.二丁二翻银合银的红色是由银离子与丁二翻阴离子配位形成的。3.古文中的化学知识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中“朱”是指Fe₂O₃。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酿酒和烧炉过程中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4.化学用语表述 A.基...(此处内容未给出,无法进行判断)
通过这些题目,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安徽理综化学试卷在考查学生基础化学知识的还注重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这不仅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也彰显了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