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构建了自主的知识体系,为网络空间安全贡献力量。
1.创新攻关成果,引领网络安全发展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在邬江兴院士的带领下,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智能汽车多样化定向模糊测试工具集”入选2024年上海市网络安全产业创新攻关成果,展现了复旦大学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创新实力。
2.学科建设,培养网络安全人才
浙江大学于2017年成立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并于2019年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负责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建设。复旦大学同样重视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研究平台,支撑学科发展
网络信息安全审计与监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在网络安全监控与审计领域设立的唯一的工程研究中心,也是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的关键支撑平台。该中心自1980年成立以来,为网络安全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企业合作,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复旦大学系统软件与安全实验室荣获2024年度vivo最佳安全技术伙伴,这已经是该实验室第三次获得此殊荣。与企业合作,不仅为实验室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共同守护网络安全。
5.竞赛参与,提升实践能力
近年来,复旦大学通过组建自己的竞赛队伍,积极参与高质量的信息安全竞赛。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
6.学术交流,加强合作与共享
由复旦大学校园信息化办公室主办的“高校网络安全研讨会”在江湾校区行政楼第一会议室成功举行。此次会议旨在共同讨论网络安全工作的开展,加强高校间的信息安全交流与合作,提升网络安全水平。
7.技术创新,保障***安全
从***安全到日常生活,密码技术是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保障。复旦大学在密码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8.校园网络安全,保障师生权益
复旦大学校园网提供无线连接和有线连接两种方式,无论是哪种连接方式,都需要进行身份认证,才能访问校内外的网络资源。这种严格的身份认证机制,有效保障了师生的网络安全权益。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将继续努力,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为网络空间安全贡献力量,为我国网络安全事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