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夜读”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一则故事,讲述的是晋平公向师旷请教学习的时机问题,师旷以此成语回答,寓意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有学习的决心,就如同点燃蜡烛,照亮了夜晚的黑暗。小编将深入解析“炳烛”一词的起源、含义以及文言文的翻译和注释。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展然见头角
崭然见头角,意为才华横溢,初露锋芒。
(2)居闲益自刻苦
居闲益自刻苦,表示在闲暇时更加勤奋刻苦。
(3)既至
既至,意为已经到达。
(4)悉有法度可观
悉有法度可观,表示所有的东西都有一定的法则和规律可循。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名声大振,一时皆慕
名声大振,一时间大家都非常羡慕。
(2)书香伴读·每周推荐㊙丨冬者岁之余,正是读书时
冬天是年岁之余,正是读书的好时机。
4.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秉烛夜读》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已七十岁,想要学习,但恐怕已经太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质疑:“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君主之理?”师旷回答:“作为盲人臣子,我怎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年轻时热爱学习,如同初升的太阳;壮年时热爱学习,如同正午的阳光;老年时热爱学习,如同燃烧的蜡烛。燃烧的蜡烛之光,与太阳之光相比,哪个更亮呢?”平公听后赞叹道:“说得好啊!”
通过小编对“炳烛夜读”这一成语的解析,我们不仅了解了其背后的故事,还深入学习了相关的文言文翻译和注释。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也激励我们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保持学习的热情。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