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二课时

2025-02-15 11:30:41 59 0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二课时

本课时继续深入探讨《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题,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大自然的语言现象,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品味小编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和教师启发,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复习旧课

小朋友,你知道公鸡告诉我们什么?

公鸡叫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在大自然中,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

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大自然的语言。

2.梳理段间、段内语句间关系

(一)梳理间关系。

《大自然的语言》:先提出说明对象,然后科学探究,追究因果,解释事理的原理,最后交代研究意义。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先提出说明对象,解释要说明的原理,再结合具体例子进行阐述。

3.深入探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在中学生的课本当中不太常见,教学重难点就需要围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展开。

说明文由于肩负着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的“使命”,所以相对于小说、散文等“讲故事”的文体来说要枯燥得多,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就需要多费些心思。

4.完成任务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

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

(7)看课件:春、夏、秋、冬各季节特征的片断,加深扩展学生的感受,以帮助突破难点。

(8)反复练读,指名读、评,最后...

5.与拓展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本课的2个生字,理解“准是”等词语的意思;

2)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3)朗读和背诵2---6节;

4)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揭题激趣范读

上一节...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们将对大自然的语言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