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生产“三同时”原则
在我国,安全生产“三同时”原则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是一种事前保障措施。它对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防止发生工伤事故,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谓“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安全生产三项建设
安全生产三项建设是指法制体制机制建设、保障能力建设、监管队伍建设。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9年要切实加强这三项建设。
(1)法制体制机制建设
法制体制机制建设是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的核心,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着力推动责任落实和长效监管。具体包括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推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等方面。
(2)保障能力建设
保障能力建设是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的基础,包括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完善安全设施设备、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等方面。
(3)监管队伍建设
监管队伍建设是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的关键,包括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提升监管人员素质、完善监管机制、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3.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分别是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
(1)安全生产执法行动
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以开展打“三非”(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查“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防“三超”(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2)安全生产治理行动
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重点治理涉及可燃性粉尘、危险化学品储存、高温熔融金属等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占用防火间距、消防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违规行为。
(3)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以增强全民安全意识为目标,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安全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