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惊失色的意思,大惊失色的意思是什么解释词语

2025-03-07 01:34:08 59 0

大惊失色:形容极度惊恐的表情

在汉语成语中,“大惊失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表达,它描述的是人在面对极度惊吓或意外情况时,反应强烈到连脸色都变了。这种成语的使用,往往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状态和外在表现。

成语结构分析

连动式结构

“大惊失色”属于连动式结构,这种结构在汉语中较为常见,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组成,这些动词之间没有连词,而是通过语义关系直接连接。在“大惊失色”中,“大惊”和“失色”两个动作紧密相连,共同描绘了惊恐的瞬间。

成语用法举例

句中作谓语、补语

“大惊失色”在句中一般作谓语或补语。例如:

-他听到那个消息后,大惊失色,立刻跑出了房间。在关键时刻,她的镇定自若,与周围人形成鲜明对比,众人不禁大惊失色。

《汉书·霍光传》

“大惊失色”这一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汉书·霍光传》。文中记载:“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这里的“惊愕失色”与“大惊失色”意义相近,都描绘了因惊吓而脸色变化的情景。

胆战心惊、心惊肉跳、面如土色

“大惊失色”的近义词有“胆战心惊”、“心惊肉跳”和“面如土色”。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极度惊恐的状态,但各自侧重点略有不同。

-胆战心惊侧重于内心的恐惧感。

心惊肉跳则强调因恐惧而身体产生的不适感。

面如土色则直接描述了因惊吓而脸色苍白的状态。

“大惊失色”的反义词可以是“镇定自若”或“从容不迫”。这两个词语都表示在面对惊吓或意外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不受影响。

“大惊失色”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汉语成语,它生动地描绘了人在极度惊恐时的外在表现,是汉语成语中的经典之一。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