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鼓:一首承载着神秘与悲怆的传说
1.萨玛节的传承与侗族文化
侗族萨玛节,作为贵州南部侗族地区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留。在萨玛节期间,侗族人民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萨玛”一词,在侗语中意为“祖母”,体现了侗族人民对祖先的崇敬。
2.阿姐鼓的传说与创作背景
歌曲《阿姐鼓》的灵感来源于一个遥远的传说故事,讲述了两个藏族小姐妹的故事。在农奴时代的***,一个小女孩弄丢了她聋哑的姐姐。在寻找姐姐的过程中,她遇到了一个老人,他反复给她念六字真言。最终,小女孩在听到鼓声和歌声后,找到了失踪多年的姐姐。
3.阿姐鼓的制作过程与象征意义
在《阿姐鼓》的背景故事中,有一种用少女人皮制成的鼓,名为“阿姐鼓”。这种鼓的制作过程非常残忍,需要将少女的耳朵刺聋、舌头割去,等到女孩长到16岁时,在头顶打一个洞,然后将水银从洞中浇灌下去,在向下流的过程中自然的把皮肉分开,完整的人皮就被剥下来了。
4.歌曲背后的阴暗面与启示
《阿姐鼓》的作曲家何训田在听闻“阿姐鼓”的故事后,非常震撼,因而创作了这首歌曲。歌曲中,阿姐鼓被赋予了帮助超脱轮回的神奇力量,同时也揭示了修行圈中不为人知的阴暗一面。
5.阿姐鼓的流行与影响
《阿姐鼓》这首歌曲在发行后,迅速走红,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传承了藏族和侗族的文化,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阴暗面。
《阿姐鼓》这首歌曲,以其神秘的传说、悲怆的故事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它让我们在欣赏音乐的也思考着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阴暗面。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