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羞成怒,汉语成语,拼音:nǎoxiūchéngnù。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面临羞愧和恼恨的情绪下,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从而爆发成怒。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深入解析这个成语。
1.成语释义
恼羞成怒的意思是:因羞愧到极点而恼恨发怒。它通常用来形容人在受到羞辱或挫败时,无法忍受内心的羞愧和恼怒,最终转化为愤怒的情绪。
2.成语来源
恼羞成怒这个成语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这里描述了一个官员因为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而感到羞愧和恼怒,最终大发雷霆。
3.成语结构
恼羞成怒的结构为“形容词+名词+动词”,其中“恼羞”表示因羞愧而感到恼怒,“成怒”则表示最终爆发成愤怒的情绪。
4.成语用法
恼羞成怒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遭受挫折或羞辱后,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例如:“他因为考试不及格,恼羞成怒,把试卷撕得粉碎。”
5.成语近义词
恼羞成怒的近义词有:气急败坏、怒不可遏、怒火中烧等。这些词语都表示人在愤怒的情绪下,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6.成语反义词
恼羞成怒的反义词有:心平气和、和颜悦色、从容不迫等。这些词语表示人在面对挫折或羞辱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
7.成语典故
在《官场现形记》中,恼羞成怒这个成语被用来描绘官员之间的权力斗争和人际关系。这个成语的典故生动地展示了人们在面对羞愧和恼怒时的心理状态。
8.成语启示
恼羞成怒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挫折和羞辱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一时的愤怒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它也提醒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避免因为自己的行为伤害到他人。
恼羞成怒这个成语生动地描绘了人在面临羞愧和恼怒时的心理状态,对于我们理解人际关系和自我情绪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