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2025-02-23 18:21:15 59 0

教育叙事研究:探索教育行为与意义建构的桥梁

教育叙事研究法是一种以教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赋予教育活动解释性意义理解的研究方法。它融合了科学实证与人文思辨的元素,将抽象的教育思想融入具体的教育经验,通过叙述教育故事来促进对教育及其意义的深入探究。以下将详细阐述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步骤一:确定研究问题与对象

在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和对象。问题可以是教育过程中的某个具体事件,也可以是某种教育现象或教育理念。对象则是指参与或经历这一问题的教育主体,如教师、学生、家长等。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步骤二:收集与整理教育素材

收集与整理教育素材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基础。研究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收集素材:

1.教育日志:教师对教育教学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用语言符号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为,记载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意识地表达自己。

2.教育叙事:以故事的形式记录教育事件,通过记叙和描写的方式展现教育生活中的独特故事。

3.观察: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用以理解儿童的重要方式,可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观察并记录教育过程。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步骤三:分析与解读教育故事

在收集到足够的教育素材后,研究者需要对教育故事进行分析与解读。这包括:

1.形象分析:分析教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教育者、被教育者等,突出个性特点,凸显问题典型性。

2.问题挖掘:从教育故事中挖掘出问题,即教育事件背后的教育理念、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

3.意义建构:对教育故事进行意义建构,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意义理解。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步骤四:反思与改进

通过教育叙事研究,研究者可以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与改进。具体包括:

1.反思自身教育行为:通过分析教育故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并寻求改进。

2.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教育叙事研究,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3.促进专业发展:教育叙事研究有助于教师从研究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研究者,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步骤五:成果分享与交流

教育叙事研究的成果需要通过分享与交流来传播。研究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分享研究成果:

1.撰写论文:将教育叙事研究的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在教育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

2.参与研讨:积极参与教育研讨会,与同行交流教育叙事研究的心得和体会。

3.开展讲座:为教师、家长等教育工作者开展讲座,分享教育叙事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教育叙事研究法是一种探索教育行为与意义建构的桥梁,它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通过遵循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挖掘教育故事的内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