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是一个古老的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处理问题或办事时,不注重根本,却专注于次要的、枝节的问题。这个成语不仅揭示了人们在实践中的错误做法,也警示我们要注重事物的本质,避免本末倒置。
1.成语释义
舍本逐末的意思是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它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2.成语来源
舍本逐末的成语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例如,南北朝时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提到:“舍本逐末,贤哲所非。”这表明在古代,舍本逐末已经被视为不正确的做法。
3.成语用法
舍本逐末在句中可以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它通常带有贬义色彩,用来批评那些只关注表面现象而忽视本质问题的人。
4.成语结构
舍本逐末的结构是联合式,即由两个相对或相反意义的词或短语组成,如“舍本”与“逐末”。
5.成语正音
在成语“舍本逐末”中,“舍”字的读音是shě,不能读作shè。
6.成语典故
成语“舍本逐末”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唐代,魏徵在《嫂叔舅服议》中提到:“今在舅服止一时,为姨居丧五月,徇名丧实,逐末弃本。”这里的“逐末弃本”就是指舍本逐末。
7.近义词
与“舍本逐末”意思相近的成语有“逐末舍本”。
8.常用程度
舍本逐末作为一个成语,在日常用语中属于常用程度,但通常用于贬义场合。
9.感情色彩
舍本逐末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用来批评那些不注重根本、只关注表面现象的人。
10.语法用法
在句子中,舍本逐末可以作谓语、定语、宾语使用,如:“他的做法是舍本逐末的。”
11.产生年代
舍本逐末作为一个成语,起源于古代,历经千年仍被广泛使用。
12.运用示例
在实际运用中,舍本逐末可以用来描述各种情况,如:“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或者“如此对于财政的聚焦使事情舍本逐末。”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