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2025-02-15 14:00:09 59 0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为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根据《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旨在规范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监测活动,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以及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支持。

1.适用范围

(一)环境质量监测

本办法适用于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等方面的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旨在评估环境状况,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是对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等领域。通过监测,可以掌握污染源排放情况,为污染源治理提供依据。

(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是指在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进行紧急监测,为事件处理提供数据支持。

(四)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

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是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环节。本办法适用于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提供监测数据。

2.监测方法

(一)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应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监测频率

根据监测对象和环境状况,确定合理的监测频率,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监测数据质量

监测数据应确保准确、可靠、完整,并符合相关***标准和行业标准。

3.监测结果应用

(一)环境质量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二)污染源治理

针对监测结果,对污染源进行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

(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处理

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及时进行监测,为事件处理提供数据支持。

4.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一)监测数据保密

环境监测数据属于***秘密,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泄露。

(二)监测数据共享

监测数据应按照规定进行共享,为环境管理提供支持。

(三)监测机构资质

从事环境监测的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按照规定进行监测活动。

(四)监测人员培训

从事环境监测的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确保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具体内容,以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严格执行本办法,为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贡献力量。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