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艺用解剖,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
1.人体解剖学基本姿势
在进行人体解剖学研究时,首先要明确人体解剖学姿势。这种姿势要求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这样的姿势有助于在观察和解剖过程中保持人体结构的对称性和稳定性。
2.骨骼的分类
骨骼按照形态可分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长骨如股骨、肱骨等,主要构成人体骨骼的长轴;短骨如腕骨、跗骨等,体积较小,常成群分布;扁骨如颅骨、肩胛骨等,呈板状,主要提供保护和支撑;不规则骨如脊椎骨等,形态多样,功能复杂。
3.骨骼的结构
骨的结构包括骨质、骨膜和骨髓。骨质是骨骼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坚硬,骨松质较软。骨膜是一层富含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覆盖在骨质表面,对骨骼的生长和修复具有重要作用。骨髓位于骨骼内部,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负责造血,黄骨髓则储存脂肪。
4.板障与椎体钩
板障是颅盖各骨内、外板间的骨松质,具有减轻颅骨压力和保护大脑的作用。除第1、2颈椎外,其他颈椎体上面的侧缘向上突起形成椎体钩,此钩可与上位椎体下面的侧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有助于颈椎的稳定。
5.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是两骨相互接触的部分,通常呈球状或圆柱状;关节囊是一层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关节,内含滑液;关节腔是关节面之间的空腔,充满滑液,起到润滑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6.局部解剖学的重要性
局部解剖学是外科学及其它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以扎实的系统解剖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局部解剖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将明确人体的分部、各部的结构特点、各部的主要器官或结构的解剖学特点、血供特点、神经支配及淋巴回流特点、与周边结构的毗邻关系及其引申的临床意义。
7.超声检查与解剖学知识
在进行超声检查时,了解解剖学知识至关重要。本书从探头的握持方法、设备的操作方法、解剖学知识开始依次进行讲解,读者需要一边练习扫查方法,熟悉正常图像、代表性断面的显示方法,一边记忆。初学者会觉得超声检查很难,尤其很难理解超声波下的解剖,所以不知道该如何移动探头。
8.骨骼肌的解剖学要点
骨骼肌的解剖学要点包括肌腹、肌腱、起止点和骨骼肌的命名。肌腹是肌肉的主要部分,富含肌肉纤维;肌腱是连接肌肉和骨骼的结缔组织,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起止点是指肌肉收缩时起点和终点的位置;骨骼肌的命名通常以起止点、形态和功能为基础。
通过以上对人体艺用解剖学的基本内容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人体结构,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