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随着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隧道顺利贯通,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这一战略布局不仅缩短了成渝两地的时空距离,也为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的战略指示
2016年1月,******在重庆调研时,明确要求重庆完善各个开放平台,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这一战略指示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早在2009年,重庆汽车产量在全国省市中就名列三甲;2014年,重庆以260万辆的产量,跃居全国第一。重庆抓住了当时燃油汽车特别是合资品牌快速增长的发展机会,利用自身在装备制造领域的雄厚基础和优势,实现了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崛起
近年来,重庆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121.42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39.1万辆,增速位列全国汽车产业第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张名片。
生产性服务业的崛起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重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566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与上海、四川并列全国第一,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意义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重庆***“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它不仅为企业增加了一个客户,也让川渝两地的群众办事“一屏”搞定。这条通道的建设,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高速铁路的加速发展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隧道顺利贯通,为这一重大工程建设按下“加速键”。这条设计时速高达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有望将成渝两地的时空距离缩短至1小时以内,进一步加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在《求是》发表的文章中概括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即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支撑,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庆正以此为指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国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建设,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重庆***“一号工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庆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