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的典故,谁与之相关?
推敲,这一汉语词汇,读音为tuīqiāo,用以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以及斟酌字句,反复琢磨。它源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一个典故,生动地描绘了贾岛在创作诗歌时对字句的凝练与推敲。
一、苦吟派诗人贾岛
1.苦吟派的定义:苦吟派是唐代诗坛的一个流派,以贾岛为代表,他们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2.贾岛的生活与创作:贾岛,字浪仙,河北涿县人,生活并不繁嚣,常在宁静的环境中创作。他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因为诗的成功,更是因为创作过程中的艰辛。
二、诗奴推敲的故事
1.诗奴的由来:诗奴推敲是指诗人贾岛,是***古代一个名声颇显的故事,语出后蜀何光远的《鉴戒录·贾忤旨》,反映了创作诗歌过程中对字句的凝练。2.贾岛的严谨态度: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他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斟酌、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物化为定型产品。
三、唐朝的贾岛与韩愈
1.贾岛的苦吟态度: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2.韩愈的赏识:贾岛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文公”。
四、关于“推”“敲”二字的典故
1.贾岛的创作故事:据说贾岛在京师时,曾骑驴苦吟诗句,反复琢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诗中的“推”字是否应改为“敲”字,以至于冲撞了当时的权贵。2.创作严谨的体现:关于“推”“敲”二字的典故,是贾岛诗歌创作严谨态度的生动体现。
五、贾岛与韩愈的相聚
1.中秋之夜的聚会:公元805年的那个中秋之夜,韩愈与他的原同事兼难兄难弟张署,相聚在郴州北湖的湖心亭——草亭之中。2.张署的背景:张署是韩愈的难兄难弟,因为他们俩很像一对倒霉双子星,走背字的时候都在一起。
推敲的典故与唐代诗人贾岛密切相关。贾岛作为苦吟派诗人,他的严谨创作态度和对字句的推敲,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诗句。而他与韩愈的相遇,更是成为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