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的内容,这一课由三首富有画面感的古诗词组成,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些古诗词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1.《宿建德江》
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②[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移舟泊烟渚*:诗人描述了船只停泊在烟雾缭绕的小洲上,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
日暮客愁新:日暮时分,旅客的忧愁更加深重,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野旷天低树:描写了广阔的田野和低矮的树木,展现了自然的壮阔与宁静。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月亮似乎更近了,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原文: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
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此诗是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所作。
诗歌问题:描写了夏季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诗歌问题*:表达了作者在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明月别枝惊鹊:明月高悬,惊动了栖息在枝头的鹊鸟,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
清风半夜鸣蝉:夜晚的清风中,蝉鸣声声,增添了夜晚的生机。
稻花香里说丰年:在稻花的香气中,诗人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听取蛙声一片:蛙鸣声此起彼伏,生动地描绘了夏夜的田园风光。4.课文问题
问题解析:
《宿建德江》*: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的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人描绘了夏季的湖光山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人描绘了丰收之年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喜悦。5.课文结构
结构解析:
第一部分*:诗人通过描绘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第二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部分:诗人描绘了丰收之年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喜悦。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学生们可以领略到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到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