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什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什么时候实施的

2025-03-07 04:08:26 59 0

已满60周岁的城乡居民,可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称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为保障参保城乡居民老年基本生活而设立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由***主导,采取个人缴费、***补贴、集体补助、社会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实行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支付政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施背景

1.政策背景:2014年2月,***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普及。

2.历史沿革:***的养老保险制度以新***成立为起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城镇到农村、从职业人群到城乡居民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1951年--1984年)为建立与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85年--2000年)为改革与完善阶段,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为全面深化与创新发展阶段。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1.年龄要求: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

2.户籍要求:具有所在行政辖区户籍。

3.参保条件:非***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及待遇

1.缴费方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采取个人缴费、***补贴、集体补助、社会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方式。

2.缴费档次:根据当地社平工资,设定多个缴费档次,最低一档也只需要每年缴纳180元。

3.待遇支付:实行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支付政策。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根据个人缴费金额和缴费年限计算,基础养老金则由***统一发放。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意义

1.保障老年基本生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参保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确保他们老年生活无忧。

2.促进社会和谐: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

3.推动经济发展: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激发城乡居民的参保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是我国养老保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