踯躅:徘徊不前的足音与杜鹃花的别名
踯躅,一个充满韵味的汉语词汇,拼音为“zhízhú”。它不仅仅是行走时迟疑不前的足音,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小编将深入解析“踯躅”的多个含义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1.以足击地,顿足
踯躅最初的意思是以足击地,顿足。这种动作常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焦虑、不安或愤怒。例如,宋玉在《神女赋》中写道:“立踯躅而不安”,生动地描绘了神女因爱而不得,心中焦虑不安的情景。
2.徘徊不前的样子
踯躅的另一层含义是徘徊不前,形容人在面对重要决策时犹豫不决,缺乏果断和决断力。例如,明末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写道:“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描绘了战国时期楚王面对战争决策时的犹豫不决。
3.杜鹃花的别名
踯躅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含义,那就是杜鹃花的别名。杜鹃花因其美丽而闻名,又因其花色如火,被誉为“映山红”。在古代诗词中,诗人常用踯躅来代指杜鹃花,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4.与踟蹰的关联
踯躅与踟蹰虽然发音相近,但含义略有不同。踯躅侧重于行走时的犹豫不决,而踟蹰则更强调内心的犹豫和徘徊。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中,诗人用“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来形容马匹徘徊不前的样子。
5.文学作品中的踯躅
在古代诗词中,踯躅一词被广泛运用,成为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例如,唐代诗人韩愈在《山榴躑踯躅》中写道:“踯躅成山开不算”,生动地描绘了山榴花开得绚烂夺目的景象。
6.现代语境中的踯躅
在现代语境中,踯躅一词依然被广泛使用。它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人生抉择时的犹豫、彷徨。例如,在职场竞争激烈的社会,许多人在选择职业发展道路时,往往会陷入踯躅的状态。
踯躅一词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既是行走时犹豫不前的足音,也是内心犹豫、徘徊的写照。在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踯躅一词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们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