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困的意思,围困是词语吗?
围困的定义与起源
围困,汉语词汇,拼音为wéikùn。它指的是将敌人或对手团团围住,使其陷入困境或无法逃脱的状态。这一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军事策略,尤其在战争中被广泛运用。
围困的释义与应用
释义:团团围住,使处于困境。
-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便待要开堤灌水把军围困。”例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九回:“董平道:‘城中必有细作,且差多人围困了这贼。’”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二回:“张辽曰:‘吾今围困曹军,此是天意,吾等何不乘机进攻?’”
围困的同义词
同义词:包围、合围、围城、围城打援、围魏救赵、围住、重围等。
包围的含义与用法
包围【词语】:包围
拼音:āowéi
1.四面围住:亭子被茂密的松林~着。
2.正面进攻的向敌人的翼侧和后方进攻。围困与政策执行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已经成为了群众反映问题、诉求维权的重要渠道。随着热线的普及和群众维权意识的提高,12345政务服务热线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
政策执行与实际操作的不匹配
政策制定与实际执行之间存在差异,这也是围困基层的一大难题。尽管政策制定者力图满足民众的需求,但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政策难以覆盖所有情况。这导致基层工作者在应对“12345诉求”时面临困境,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围困与历史故事
在一些历史故事中,围困也是重要的情节之一。例如,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为***人演戏,采取了一系列围困的策略。他蓄须明志,拒绝登台,最终赢得了民众的尊敬和支持。
围困是一个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语,它不仅仅是军事上的策略,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和智慧。在现代社会,围困的概念也被广泛运用到***、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了解围困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把握现实。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