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流年,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这句话,不仅是一句诗句,更是一段蕴含着深沉情感的历史典故。它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通过引用桓温北伐时对柳树感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情。
1.辛弃疾的词作背景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其作品多抒发爱国情怀,对后世影响深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他众多词作中的一篇,创作于南宋嘉定年间。当时,***动荡,百姓疾苦,辛弃疾借此词抒发了对***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2.桓温北伐与柳树典故
桓温,东晋时期的大司马,北伐时路过金城,看到自己早年种下的柳树已经长得十分粗壮,感慨万分。他攀枝执条,泪流满面,发出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这个典故后来被辛弃疾引用,用以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悲凉之情。
3.“可惜流年”的含义
“可惜流年”意味着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在辛弃疾的词中,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时光如流水般逝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担忧。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
4.“忧愁风雨”的意象
“忧愁风雨”象征着动荡不安的***局势和诗人内心的忧虑。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末年,***分裂,百姓流离失所,他深感***兴亡、匹夫有责,因此用“忧愁风雨”来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深切关怀。
5.“树犹如此”的寓意
“树犹如此”借用了桓温的典故,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辛弃疾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生命易老、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兴衰和人生无常的哲理。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诗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诗如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淡烟疏柳落日斜,寂寞沙洲冷。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人间万事一场梦,何曾梦觉。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堪称辛弃疾词作中的佳作。
7.“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的文学价值
这句话不仅是一句诗句,更是一种文学意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名句。这句话也反映了辛弃疾词作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