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自古以来便是诗人墨客抒发情感、寄托思念的象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送你一轮明月”为问题,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描绘明月带给我们的美好与感动。
1.月亮下的课堂见此情景,张老师趁机提问:“谁能说出有关桂花的诗词?”一位同学抢答:“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另一位同学也不甘示弱:“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看到同学们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地背诵古诗词,张老师流露出了赞许的目光,她眼里的笑意更浓……
2.月下母爱母亲,我多想送你一轮明月,让你在寒风呼啸的夜里,感受到细微的温暖。上了初中,学习压力如同一只猛兽,向我扑来,我在夜晚挑灯苦战时,母亲总会为我削一个苹果,抑或是热一杯牛奶,把它们盛在精美的容器里,近乎虔诚地给我送来。
3.月下的童年我常常听得入了迷,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轮明月,想象着嫦娥在月宫里的生活,想象着吴刚伐桂时的辛苦,想象着玉兔捣药时的可爱模样。那轮明月,就像一个慈祥的老人,静静地看着我们,洒下它那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村庄。
4.月亮的哲理人生本就变化无常,就像我暴躁的性情一下子变得温和。在平淡的生活里享受着惬意的时光,阵阵风吹走朵朵槐花飘落于空中,孩子们惊喜于那幽香,为翩翩起舞的落花而欢呼雀跃着。
5.月亮的共鸣是苏轼在贬谪失意时与张怀民共赏承天寺月光,写下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旷达自嘲,是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望见天空一轮婵娟感慨而出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6.月亮的蜕变《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借书寻师,历尽艰辛,跨越了贫穷,超越了平凡,在不懈的践行中实现了人生的蜕变;《孤独之旅》中,杜小康辍学放鸭,经受磨砺,战胜了孤独和恐慌,在勇于面对中……
7.月亮的陪伴迤逦的山道上来了一位阿婆,她上了年纪,包着厚厚的蓝黑色头帕,背着一件桃红柳绿的庞大物件,啊,摇篮!那轮明月,似乎也在陪伴着她,照亮她前行的道路。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