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知识丰富与记忆力的完美结合
博闻强记,这一成语源自于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结晶,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上》。它不仅体现了知识渊博的境界,更凸显了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在古代,博闻强识被视为贤德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人在学识和品德上的卓越。
成语释义与出处
“博闻强识”意为知识丰富,记忆力强。这里的“闻”指的是见闻,而“识”则是指记忆。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用作谓语或定语,多含有褒义,常用于书面语。成语还有“博闻强志”、“博闻强记”、“强记博闻”等不同说法。
孔子在《礼记·曲礼上》中提到,评价一个人是否贤德,要观察他是否能够推荐贤人。这既需要他有识人之智,也需要有不嫉贤妒能之德。只有毫无私心的人才不担心德才兼备的人位置超过自己而愿意举荐他们。可见,博闻强识在古代文人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博闻强记的实践意义
王充认为,学习积累与博通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否则,积累再多,博通再好,也是毫无价值的。王充继承了儒家通经致用传统,把儒分为四等:儒生、通人、文人、鸿儒。他认为,儒生过俗人,通人胜俗儒,文人胜通人,鸿儒胜文人。只有达到鸿儒的境界,才能真正实现博闻强识。
成语的应用
在校记书写规范方面,力求精确,有版本可依而无臆断。点校本在校勘上的一大特点是用《明文案》《明文授读》校勘《明文海》,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明文案》较《明文海》早出,且现存如天一阁本等版本,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成语与人生哲理
“得伯张书藁,势殊工,知识读之,莫不叹息。”这句话出自信中的一句,意思是得到徐伯章的书稿,其字体笔势工巧,熟识他的人看了他,没有不表示赞叹。这实在可以说明,才能和技艺靠自己去建立,名声和荣誉在于别人的促成。博闻强识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人生哲学的升华。
博闻强识与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是选拔和任用干部的基本标准,也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勉励各级***员干部要坚定***性立场时,引用了“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这句话出自王充的《论衡·卷十》。可见,博闻强识与德才兼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在品德和学识上的完美境界。
博闻强识的启示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他们以博闻强识为信仰,以德才兼备为追求。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