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推进分级诊疗的五种模式

2025-02-21 16:15:52 59 0

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推进分级诊疗的五种模式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作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编将围绕分级诊疗试点,详细介绍推进分级诊疗的五种模式。

1.***试点城市和综合医改省份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2015年,我国启动了100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联系城市和4个综合医改省份的分级诊疗试点。这一举措旨在为分级诊疗制度的全面推广积累经验。试点期间,有条件的省份可以增加试点,逐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2.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守门人”制度

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把城乡居民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完善起来,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这需要壮大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推进“四个延伸”以及相关配套体制机制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重点突破。

3.推进基层病组(种)的DRG/DI付费改革

DRG/DI普遍实行基层病组(种),对一些适宜在一二级医疗机构治疗的病种实行不同级别机构“同病同付”。这一改革举措旨在调动基层机构诊疗积极性,支持分级诊疗,改善医疗服务可及性。

4.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2015年,***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2021年5月,***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强调要集中力量开展疑难病、重症诊疗。

5.以县为单位组建医共体

以县为单位,采取“1+N”的模式组建医共体,即由县级医院牵头,其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组成。原则上一个县组建一个医共体,也可结合实际组建2个及以上的医共体。

6.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清华大学健康***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指出,分级诊疗的核心是“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理论上来看,就是急症主要到医院去,慢性病的管理特别强调基层首诊。

7.DRG付费改革与探索

2011年,北京市选定6家医院开始进行DRG付费改革试点,拉开了DRG时代的序幕。DRG是一个很好的量化工具,借助它可以推动医疗行为的约束和管理,也带来医疗质量可评价的平台和抓手。

8.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三中全会提出的“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要求,积累分级诊疗试点经验,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全面实施。

我国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分级诊疗的五种模式为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生根,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