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我国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刘勰所著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它系统了古代文学创作经验,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1.创作与风格的关系
在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上,刘勰指出创作是作者有了某种情感的冲动,才发而为文的。作者的才、气、学、习等都与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风格特征有着密切关系。刘勰认为作品的风格是:“各师成心,其异如面。”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他把各种风格大体上归纳为“典雅”、“远奥”等八种。
2.《文心雕龙》的基本情况
《文心雕龙》是一部体裁为文学理论著作的巨著。全书分为许多篇章,犹如一个装满各种宝贝的大盒子。它涵盖了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从文章的构思、词汇运用到文章风格等,无所不包。
3.“随时通变”思想
“随时通变”是贯穿《文心雕龙》全书的基本思想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中提到:“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这一主张将尊重“有常之体”与善用“变文之数”相结合,对***古代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4.文学创作的三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了文学创作的三准,即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履端于始是指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是指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是指撮辞以举要。这三种准则对于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5.简经纶之“能”
简经纶是一位在书法上兼修篆、隶、楷、行、草诸体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面目众多、视域广阔,开时代先锋,是近代以来为数不多的书法大家。
6.《文心雕龙》的版本与影响
在明、清两代,《文心雕龙》相继出现了数十种不同的版本。这些版本源流各异、形态多变、体式不一、文句互歧,给今人梳理版本源流、确定全书体式、校勘各则文字等带来诸多困难。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文心雕龙》在历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7.“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北宋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中提出了“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这一美学追求。“清新”指的是画工之外的清韵,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自然天成。而“一律”则是指一个样子,没有例外,千篇一律。
8.《诗品》的问题思想
《诗品》的问题思想主要体现在钟嵘对诗歌本质的认识以及他对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上。钟嵘认为,诗歌的产生源于“摇荡之情”,强调诗歌要抒发真情实感。
《文心雕龙》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理论著作,它不仅了古代文学创作的经验,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