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大数据杀熟该不该被法律禁止

2025-03-06 19:36:22 59 0

“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杀熟该不该被法律禁止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杀熟”这一现象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2024年10月1日起,我国正式明令禁止“杀熟”行为。杀熟现象究竟是什么?它为何被法律禁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1.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杀熟”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杀熟”主要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这意味着,商家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应当确保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并享有公平的交易环境。

1.2《反垄断法》与《价格法》的局限性

虽然《反垄断法》与《价格法》对“杀熟”行为有所规定,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反垄断法》中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困难,而《价格法》对规制主体的规定并不符合“杀熟”行为的实际情况。

1.3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维权意识

面对“杀熟”现象,消费者应强化自我保护意识,遇到消费侵权问题依法理性维权。消费者应养成仔细阅读用户注册协议和隐私保护政策等良好习惯,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4“杀熟”屡禁不止的原因

尽管“杀熟”行为被严格禁止,但这一问题仍然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很难发现自己被“杀熟”,即使发现,由于举证难、维权成本高等原因,也很难有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平台和商家可能会以“精准营销”等理由为自己的“杀熟”行为开脱。

1.5“杀熟”的危害

“杀熟”行为严重违背了市场公平原则,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无形中伤害了消费者信任。长远来看,更将***害企业声誉,扰乱市场秩序,危害平台生态健康。

1.6防御“杀熟”的方法

为了防御“杀熟”,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蒙蔽算法:例如,通过改变购物习惯、删除购物记录等方式,降低被“杀熟”的风险。 选择平台:尽量选择信誉良好、消费者评价较高的平台进行购物,降低被“杀熟”的概率。

1.7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时代。在数字技术赋能用户的我们也应关注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禁止“杀熟”,就是在规范对消费者的影响,让尽量在阳光下为人民服务。

“杀熟”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被法律禁止是必然趋势。消费者应提高自身维权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平台和商家也应加强自律,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消费环境。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