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春望,杜甫春望全诗

2025-03-05 13:10:27 59 0

杜甫《春望》全诗解析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史”。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春望》一诗,更是以其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千古绝唱。

《春望》全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他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亲眼目睹了***的破败和人民的疾苦。《春望》一诗,正是杜甫在国破家亡之际,对***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忧虑的真实写照。

1.开篇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破碎、山河依旧,但春天的长安城却杂草丛生、一片荒芜的景象。这里的“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的惨状;“深”字,则表现了春天的荒凉和凄美。

2.情感抒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通过“感时”和“恨别”两个词,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看到花开不禁泪流满面,听到鸟鸣惊心动魄,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痛。

3.战乱景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两句诗描绘了连绵不断的战火和家书的珍贵。烽火连绵,意味着战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而家书则成为了家人之间唯一的联系,其价值不言而喻。

4.人生感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以“白头搔更短”表达了自己因为忧虑而头发斑白,因为焦虑而头发稀疏。最后一句“浑欲不胜簪”,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春望》一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高尚品质和艺术成就。这首诗不仅是***古典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