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原文,式微原文及翻译

2025-03-02 12:10:47 59 0

《式微》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感的先秦诗歌,通过对劳役人民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艰辛与无奈。以下将详细解读《式微》的原文、翻译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1.原文解读

《式微》原文

《式微》原文如下: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这首诗的原文简洁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反复的“式微,式微”呼唤,传达出诗人对劳役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归家的渴望。每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开头,表达了对回家的强烈愿望,随后“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和“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则是对为何还在辛苦劳作的追问。

2.诗意解析

诗歌中的“微”字,在此处作为语助词使用,并无实际意义。而“式微”则意味着衰败、凋零,象征着劳役人民生活的困苦。诗人在这里用“式微”来形容劳役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厌倦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3.文化背景

《式微》作为《诗经》中的一篇,反映了周代社会的现实。《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大量反映人民生活、社会现实的诗歌。《式微》正是通过描绘劳役人民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4.翻译赏析

《式微》的翻译如下: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翻译将原文的情感和意境都很好地传达出来,通过对“天黑了”的反复呼唤,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翻译中的“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一句,揭示了劳役人民辛苦劳作的原因,也表达了对这种不公的控诉。

《式微》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诗经》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劳役人民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同情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现实。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