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造句,马革裹尸造句短句

2025-02-26 18:55:41 59 0

马革裹尸的历史内涵

“马革裹尸”这一成语,源自《后汉书·马援传》,用以形容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用马皮裹尸归还故乡的壮烈场景。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军人的英勇无畏,也蕴含着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表达。

1.成语解释与来源

马革裹尸,成语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这一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后汉书·马援传》中的记载,马援在给刘秀的信中写道:“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这表达了他对英勇牺牲的崇尚和对生命的尊重。

2.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赴汤蹈火、决一死战 反义词:临阵脱逃

3.成语举例与应用

1.战士马革裹尸,视死如归。

2.马革裹尸,就服姓马的胆量...

7、偃兵息甲,马放南山,使百姓休息不再杀伤。

8、他并不准备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9、和平时期也不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10、一年以前,当部队驻扎在这里的时候,他自己的一切精力都集...

4.马革裹尸与家国情怀

12、军人的生命应该表现在沙场上,纵然是马革裹尸,也是死得其所。

13、这个社会都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所以他们是死得其所的。

14、虽然生不逢辰,但要死得其所。

5.马革裹尸的英勇典范

17.未曾见过如此听话的马,只在我轻轻一勒之下便乖乖停下了脚步。

18.如果不是那次及时的勒马,我可能已经成了山谷中的一抹孤魂野鬼。

19.每次回想起那个场景都心有余悸:我在万丈深渊的边缘紧紧抓住了命运的缰绳。

20.说来也怪,平时倔强的它在那一刻竟对我言听计从——只因我那一下有力的勒马动作。

6.马革裹尸的传承与意义

2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毛岸英同志完美诠释这句诗句,自愿投身到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最后牺牲在朝鲜,也永远葬在了朝鲜。毛岸英牺牲后,毛***审看儿子的碑文时,眼含热泪...

7.马革裹尸与历史人物

苍天既已生诸葛亮,尘世何须出司马懿。前天11:09赤兔千里五关闯,关羽刀下六将亡。張飞吼断当阳桥,曹军曳兵狼狈状。赵云单骑入重围,救主奋战亮银枪。渭桥六战憾天下,神威马超美名扬。百步穿扬神箭手,古稀黄忠临战场。黄忠...

8.马革裹尸与军事思想

马援还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强敌仍在,大丈夫当驰骋沙场,马革裹尸而回,不应安卧床榻,身后等着子孙们用棺材来埋葬。一个多月后,马援前往北方迎战。62岁时,马援又主动征战南方,在军中去世。老当益壮,马革裹尸,成为后世传颂的英勇典范。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